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结构,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则促进了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并成为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这一大背景下,围绕“金融业应该如何拥抱智能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话题,一场主题为“新时代金融科技转型:赋能与创新”的论坛于10月29日在南京召开——知名金融机构、研究机构、高校和金融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及其为实体经济赋能的路径。
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苏宁金融共同主办,由中国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财视中国共同支持。近200位金融界、科技界代表和校友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上,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原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代)王景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祥林,冰鉴科技董事长兼CEO顾凌云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杨再平秘书长在演讲中表示,金融科技引起的金融创新使得金融更加便捷、有效,也更加普惠。他指出,金融科技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金融+科技,而是指信息科技引发的金融业全方位的颠覆性创新,包括金融流程、金融产品以及模式的创新。
此外,金融科技也伴随着新的风险,因而不能没有金融监管。我们需要维护金融的安全稳健,包括跨时空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反金融欺诈等,因而不能没有金融监管。高新科技不是排斥、逃避金融监管的理由。既然做金融,就要遵循金融的客观规律,遵守金融的行业规则,接受金融监管。
王景斌行长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苏宁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变革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探索。他指出,苏宁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寻求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特色化、差异化经营之路。
具体说来,其业务发展聚焦了四个领域,分别是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微商金融,财富管理,总体上秉承着科技密集、知识密集、风控严密、低成本运营的特点。在技术的运用上,苏宁银行在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金融AI、区块链、金融云等方面持续深耕,打造核心竞争力。
李祥林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对大量金融科技企业的调研结果。他发现,国内许多金融机构目前把战略都放在了复刻上,但金融机构需要真正梳理自身的差异化,找准自身的特色。
他同时指出,科技在金融行业应用的最大难点是如何把科技和金融结合起来。比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都需要做资产负债管理、战略资产配置以及压力测试、应急风险等,但眼下,国内的金融机构能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动化,将金融科技用在上述业务流程里,仍值得商榷。
“过去30年,企业几乎不需要战略,基本上你有多大的胆就有多大的结果。但从现在起,企业到底怎么寻找方向,传统的金融机构到底该如何拥抱科技,科技公司又该如何理解金融,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挑战,”李祥林指出,为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别设计了一些金融科技方向的学位和非学位项目,如金融科技战略高级课程,为业界培养这个领域紧缺的复合型人才。
冰鉴科技董事长兼CEO顾凌云则结合公司的实际业务,在演讲中解释了冰鉴科技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建立了一套覆盖了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如何让人工智能为传统的借贷业务赋能。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金融科技3.0-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展开讨论。圆桌对话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祥林,冰鉴科技董事长兼CEO顾凌云,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联席负责人王玲参加了圆桌论坛。大家就如何培育金融科技产业链、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等话题展开交流,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毫无疑问,在新经济和大数据时代下,金融科技将为金融体系带来全方位的变革。尽管金融科技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但改变已经发生,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变革中的金融业带来了前瞻性的思考,助力行业更加积极、健康地发展。